富春山水大陆台湾情
出自:中国新闻网 发表时间:2010/7/16 21:31:10 点击率:2364
一幅画牵动着一个民族,只因彼此命运惊人的相似。在中国的历史上,从来没有一幅画,能像《富春山居图》那样,拨动亿万人的心弦。 一端存大陆,一端藏台湾,画卷虽断而气韵不断,画卷合璧则血脉相融。命运多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能否合璧展出,这已是两岸文化交流道路上的一个象征意味浓厚的问号。 初夏时节,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访台期间表示,现珍藏于浙江博物馆的《剩山图》可先行赴台,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《无用师卷》共同展出,实现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大团圆。 消息传来,全国政协委员、著名画家何水法精神为之一振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他已郑重提案,建议两岸在《富春山居图》问世660周年之际,在创作地富阳合璧展出该画。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,温家宝总理也表达了对《富春山居图》二而合一的深切期望。 《富春山居图》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倾力构制的杰作,始画于元至正七年(1347年),完成于至正十年(1350年)。到了明清之际,《富春山居图》为收藏家吴洪裕所得。清顺治七年(1650年),吴氏病危,弥留之际要用它火焚殉葬。他的侄儿在火中抢出,此时长卷已有五尺被烧毁,余下部分又被烧成两段。 前段长尺许,恰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,被命名为《剩山图》;后段长约两丈,经过精心修复装裱,将董其昌的题跋从画尾移至画首,跋中写明此画系黄公望为好友无用禅师所作,因此后段被称作《无用师卷》。 《无用师卷》在乾隆年间进入宫廷收藏,而《剩山图》则一直流传民间。1938年,吴湖帆先生慧眼识金,用家中珍藏的商周青铜器换回《剩山图》珍藏。1956年,在沙孟海先生的操办下,吴湖帆将《剩山图》捐给浙江博物馆。 “我的老师是陆抑非先生,而陆抑非先生又是吴湖帆先生‘梅景书屋’的弟子,所以我是吴先生的徒孙了。”何水法笑着说,“‘文革’后,有一次陆老师和我说起吴先生和《剩山图》的故事,还是很自豪的。” 沙孟海先生也是何水法的一位老师,何水法告诉记者,70年代,他拜在沙老门下,学习书法。而和学生闲谈之际,沙孟海也提起过《富春山居图》分藏两地的情形,言谈之中不无遗憾。 “我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师,都与《富春山居图》有不解之缘,但他们毕生都没见过合璧的《富春山居图》,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。”何水法说。 1993年8月,何水法首次赴台湾艺术交流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,他看到了毛公鼎,看到了散氏盘,看到了翡翠白菜,但是身为画家,加之师门渊源,他更想看的是“无用师卷”。可惜几次访台,都没能看到。 “富春江景,古人说是‘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’,因此,只有《剩山图》和《无用师卷》一起看,才能把握整幅画卷的气势气韵,明悉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处理手法,同时也才能领悟‘元四家’首席黄公望的经典所在。”何水法说。 何水法告诉记者,他之所以作此提案,就是想通过合璧展示,让两岸艺术家共同切磋、探讨、挖掘,全面了解黄公望的艺术成就,了解大家共有的文化——丰富的中华文化宝库。 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,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《联合报》记者的提问时,深情地谈起了《富春山居图》:“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。画是如此,人何以堪。” 由此,《富春山居图》合璧展出再次引起了两岸民众的强烈关注。今年3月20日,海峡两岸九位山水画家在浙江富阳的富春江畔举行了圆卷《富春山居图》的活动。他们将原画临摹于长卷之上,同时还体味古意,试补了原图的残缺部分。何水法则代表64万富阳人民宣读了呼吁在富阳合璧《富春山居图》的邀约书。 名画合璧,浙江迈出了第一步。6月15日,率团参访台湾的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台北表示,两岸同胞都希望能看到《富春山居图》能完整展出,但《无用师卷》赴浙展出仍有困难,因此《剩山图》可以先走一步,到台湾合展。 何水法说,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命运充满了巧合:公元1350年画成,按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,时值农历庚寅年,公元1650年画焚,也是农历庚寅年。而今年也恰巧是农历庚寅年。 “写提案的时候,我一厢情愿地想,如果能在660周年的又一个庚寅年合璧展出,那该多么圆满!毕竟下一个庚寅年我们谁也等不起。”何水法说。
|